李居明大師會客室(星島日報)

港人獲至寶而不自知的內幕

最近香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新聞,便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(香港故宮)將於7月2日開幕,可以觀賞到來自北京故宮的珍貴文物,這是香港人值得支持和參與的盛事。

但我從事堪輿風水行業四十多年,一輩子在研究中國古文化應用,當我看到香港故宮這座建築物的風水時,非常之痛心,感到有責任要讓大家明白香港故宮這座建築的風水敗筆,以及港人獲至寶而不自知的內幕。

香港故宮的風水荒謬
中華文化早有「呼形喝象」的整套巒頭學理,建築物不可無心、不可缺角、不可下窄上闊,視為大大的不祥。但當今香港一座又一座的建築物,都將這些智慧一一打破,逆運而行,例如香港故宮外形設計便十分荒謬。據建築設計師說,此外形設計是模仿古物,例如爵杯、碗具等器具,形態是下窄上闊。但建築物不同於器物,龐大的建築物會影響一地的磁場,是否能成為風水寶地、是否能興旺,人們在此活動能否帶來好運。所以,不可以將杯碗的形態應用在建築物上,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。而且此建築設計還缺了「東、南、西、北」四個角。「下窄上闊」的設計,如站在一座欲倒的危牆之下,堪輿學上認為是大凶之象!從心理到視覺都令人產生傾倒被壓之感。

故宮綠色瓦片又犯大錯
故宮是過去的皇宮紫禁城,皇宮一定要用黃色的瓦片代表帝王。綠瓦是民間平民用的瓦色。香港故宮的中國式大門上用綠色的瓦片便嚴重犯錯。進入香港故宮的大門,見其綠瓦,實令人啼笑皆非。(在紫禁城唯一的綠瓦是東方震卦方代表皇子用的瓦片色,象徵健康,但紫禁城皇帝御殿絕不會用綠色的瓦片。)香港故宮又犯大錯!

古代皇帝的居所一定根據三元九運的《易經》文化來設計。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,舊稱紫禁城,全部根據中國《易經》及堪輿文化來設計的中華瑰寶,乃《易經》古文化的活動教室,相比之下,香港故宮設計全違逆中國堪輿文化,這個香港故宮亂搞風水,首次侮辱了故宮紫禁城的智慧!

儘管如此,香港能有一個故宮博物館,是值得香港人支持的文化活動。關於這種設計的敗筆,留待電影《易經風雲錄》為大家揭盅。

《洛神賦圖》兼備詩畫巔峰之作
香港故宮博物館即將開幕,其中最具矚目的展品為根據三國曹植所寫的《洛神賦》,由東晉顧愷之繪畫的《洛神賦圖》。中國古文化中能有詩傳世,也同時有名畫傳世,只有曹植的《洛神賦》聯同顧愷之的《洛神賦圖》畫卷有此殊榮。此詩此畫橫跨至今一千多年,描述曹植於洛水遇仙的故事,是中華文化在詩詞及繪畫藝術上難能可貴的藝術成就。這次在香港故宮博物館展出,是香港人的榮寵。可惜香港人並不知此畫來頭不小。

今年內地爆紅連續劇《重生之門》,以此洛神畫為題材,於網絡大紅大紫,令曹植遇仙的故事又甚囂塵上。「翩若驚鴻,婉若游龍」形容女性美態最經典的八個字就是出自曹植《洛神賦》。

因為年代太久遠,顧愷之的原版《洛神賦圖》畫卷早已散落失傳了,這次在香港故宮博物館展出的《洛神賦圖》是北宋時期的摹本。當今流傳的版本有北京故宮、台北故宮、遼寧省博物館、大英博物館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畫曾由乾隆皇帝珍藏於御書房,後來末代皇帝溥儀為籌集資金去英國留學,帶着弟弟溥杰潛入紫禁城,偷了貴重國寶準備變賣,其中最貴重的便是《洛神賦圖》畫卷,之後遺落在民間,後被遼寧博物館收藏。

曹植的七步詩贏得了千古的同情與讚賞,鮮為人知的是曹植亦是中國的佛教梵唄音樂的創始者。下期繼續為大家介紹國寶《洛神賦圖》的文化點滴。